现在比较一下12的亮度,分别是87%和95%,增加了8%。比较一下34的亮度,分别是57%和78%,增幅为21%。
由于一次最多只能有4个取样点,假如需要其它地方的数据,可使用颜色取样器工具移动现有的取样点位置。大家可以将34点上的采样光标移动到56的位置上,将会看到大概也是8%左右的增幅。
通过上面的实际比较,验证了前面我们根据曲线变化所做的推理。即暗调和高光部分变化的幅度小,中间调变化的幅度大。
再深化一下。来看下图,其实从中我们就可以得到abc三点变化前后大概的B数值,而不必依靠取样器。
我们知道X轴数值代表原图绝对亮度,Y轴代表调整后绝对亮度,那么观察b点在X轴和Y轴的起始位置,均为50%。这代表“原50%后50%”,就是没有变化。在加亮后b点的Y轴位置大约是71%至73%左右。这代表“原50%后71%”,换句话说,原图中50%亮度的像素,在调整后应为71%至73%左右。大家可以分别比较两图中的143,144坐标处。
用同样的方式观察c点,应该是“原75%后87%”。调整后大约位于86%至89%。可以分别比较两图的253,125坐标处。
仔细看a点在Y轴上升的距离,其实和c点并不相等,比c略大一些。应该是“原25%后40%”,大约是39至41%左右。可分别比较两图的366,260坐标处。
|